胡秋萍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qiuping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胡秋萍新作《听花堂诗语》序言
2014-03-31    浏览(1514)    作者:王刘纯(大象出版社社长,编审)    来源:胡秋萍 官方网站

秋萍新作《听花堂诗语》即将付梓,我作为出版人,得先读之便,编读之间,受益良多,随手记下一些感想,聊以为序。

在当今这个社会转型、思想观念杂陈、学术失范、艺术浮躁的时代,人们最缺失的是纯真,因而最需要的也是纯真。以纯真的心态进行纯真的艺术创作,尤其显得重要,因为唯有如此,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。纯真需要摒弃功利,需要远离喧嚣,需要静下心来,心无旁骛,倾注心血,默默地用生命去浇灌艺术之花,遑论身前身后、古今中外留在人们记忆中的艺术家无不如此,其例毋庸赘举。人们注意到,时下已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不媚时俗,不假谀辞,在思考、探索或实践着纯真的艺术创作之路,秋萍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。

秋萍的诗词、散文与书法是浑然一体的。犹如花的绚丽的颜色、摇曳娇媚的姿态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一样不可分离。把听花堂主人的歌唱、话语和书艺融在一起品味,可以更真切感受她的心声、情愫、境界和个性,和她一道体味爱花、惜花、品花的甘苦与一路走来的艰辛。

展卷阅读,你会感到花是秋萍心目中的艺术之神。花的品格,花的美丽,花的性情,花的崇高,正是她的精神世界。

她心目中的花“永远是向着太阳的”。花永远自然地存在于世间,无论人们是否关注:“当你无视她的存在时”,“她会依然地花开花落”;

花具有浓烈的感情:“当你对她用心时,一定会融进她的世界里”;

花是具有个性的生命,是天地间的“唯一”,她胸怀宽博,有“无所畏惧的大自在、大境界”;

花是善良的,因而最美,这个美即是崇高:“万物的美都源于善,缘于真。只有真和善的东西才会显得美。”(《听花》)

因而她“喜欢花,喜欢读花”,40岁以后进而喜欢“听花”,“听花”便是秋萍对花,对真、善、美,对艺术独特的感知方式了:爱花才会听花,听花需要挚爱,人爱花,花才爱人,爱所有人,公平而无私,关键在于人是否爱花;用心去爱花才能懂得听花,才能听得懂花语,要“久久地用心听”(《听花》),心灵的感悟和相通才能获得能量和激情。

花的回馈,是“大地给予了花生命的营养,她把生命的精华酿成灿烂的五颜六色,奉献给这个世界”(《听花》)。如花的艺术,艺术的花,平凡而本真的花,艺术家的最高境界,莫过于此了。

在书的上册,作者把30年的诗词作品自选了160首,用书法的形式进行了再创作,有的是草稿的形式,有的是尺幅小品,有的是鸿篇巨制,楷、行、隶、草诸体兼备,各具特色,使读者在读诗诵词之余,更加深对书法作品的理解。如楷书斗方《乙酉春遣怀》《无题》诗二首:“书生空有双行泪,天地偏无一处平。”“墨洒幽香抒剑胆,琴弹流水映心声。一壶纳尽人生味,谁解繁华寂寞名。”诗人之喟叹,其情其境悲壮苍凉;书作以楷书界格书写,沉着凝重,顿挫分明,书之庄重,与诗之深沉相得益彰,从书法作品里可清晰地感悟到作者创作时的心境,诗书内容与形式的融合引人入胜,给人以视觉美感引导下的意境美的享受。

2008年以后,作者以一位女性书法家特有的心理感受,对书法的笔墨表现、笔法技法等进行了更细致、更深入的思考、探索和体悟,除摹习经典外,更注意把人生思考、游历自然、学佛修心与艺术创作结合起来,下册的随笔和访谈便是其间思考的记录。

在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周期以后,激情和理性也呈现更高的冲突轮回。不管艺术家选择哪一条路径,用“心”创作,对艺术始终充满敬畏和保持谦卑,执着与全力投入,是到达彼岸的不二法门,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理论,传统,实践,阅历,自然,创新,是艺术道路上艰难的心灵跋涉。从秋萍的诗书文中可以体味到她一直在寻找艺术的最高境界,感知音乐、舞蹈、诗歌、绘画、书法之间的生命律动,捕捉不同艺术样式在融和激荡中迸溅出的火花和灵感,留下那些曾经为之激动不已、为之欣喜若狂、为之愁肠百结、为之痛苦不堪、为之欲生欲死的用心血和生命浇灌的艺术生命之花。

她宗法“二王”,涉猎汉魏雄浑朴茂之风,其书联语“宗龙门造像,追汉魏遗风”,以中国书法艺术“孩童时期”的稚拙,从魏碑、汉隶中寻找“二王”秀美一路的源头。一般认为,汉魏碑刻气象的雄阔与“二王”帖学的柔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,然而其中的承继关系、发展演化尤其是笔法嬗变很少有人注意到。秋萍将二者结合得“一如天地之自然”,走的是一条别人并未曾想到的路,因而形成了自己开阖纵横,刚柔兼济,对比强烈,意境高古、韵味无穷的独特书风,尤其是她“逍遥游”的大草,观之雄浑与秀润之气扑面,了无纤弱脂粉之腻,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于曼妙中内含张力的清新之韵。

下册的散文还有一部分游记,秋萍记述了自己走进自然,得山水之灵气,与大自然共同呼吸吐纳的所感、所思与所得。她还静读佛经,寻找摒弃杂念的心境和书写与内心对应双畅的感受。登山临水,人们更多地是慨叹宇宙的永恒,时间的易逝,生命的短暂,功业的未就,因而多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”(陈子昂《登幽州台歌》),惜韶华易逝,生命不再。而秋萍更在意的是生命的状态,“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回到自己的从前,年龄、心灵、容颜、体能……时光无法倒流,这是自然规律,这是真实的现实,这是不同的生命阶段的生命规律。面对这种规律变化,我们只有淡定地接受生命不同阶段的不同转化,从容地顺其自然”(《一如天地之自然》)。至此我们不禁想起孟子曾有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”的箴言,杜甫也有“文章憎命达,魑魅喜人过”的慨叹。孟子说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(《孟子·告子上》)而秋萍,以自然的山川之气,以虔诚的佛修,以毫无挂碍的心面对生活,面对生命,面对笔、墨、纸、砚,用道法自然之境来进入生命自然而然的书写状态。虽然艺术之路是一个注定痛苦的过程,但艺术家无一不是殉道者,当你选择了这条人生道路的时候,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,唯有如此,才能进入艺术与人生的“逍遥游”,“乘物游心,超然物外,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”。

中国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,她具真善美的特质,犹如生命一样崇高,如花一样美丽,因而她也如生命和花一样尊贵。可以想见,读过这本书的人,一定会跟秋萍一样,像爱生命、爱花一样爱艺术之神!

2013年5月20日于郑州步高斋

(作者:大象出版社社长,编审)

标签: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