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秋萍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qiuping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秋刀横塞北 琴韵漫江南
2010-10-25    浏览(500)        来源:胡秋萍 官方网站

   胡秋萍 韦斯琴: 秋刀横塞北 琴韵漫江南

 

   在中国当代书坛,有两位女姓备受关注,她们就是河南的胡秋萍、南京的韦斯琴。

将她们的书法放在一起,一来她们本是一对好朋友,二来她们的书风有着明显性格特征,放在一起看颇有趣味。那就是大抵胡秋萍的要豪放雄浑一点,韦斯琴的要婉约空灵一点。然则豪放雄浑中亦有温润妩媚在,婉约空灵外亦有激情豪兴来,只是各有偏执而已。

用“秋刀横塞北”来形容胡秋萍的书风,不一定准确,但大抵符合她的性情和志趣追求。“秋”者,意味着成熟,也意味着寂寞无人之境,所谓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是也。胡秋萍是寂寞的,她的《深夜习书》说:“月冷星寒思绪凝,清辉漫洒乱蝉鸣”、“书为人生听万籁,境由心造对孤灯”,甚至要在“尘缘扫尽三生昧”时,进入“秋水无言已凝冰”之境,但她能够持续忍受这艺术之途的“孤灯”和“冷月”么?“刀”者,冷兵器也,挥舞中寒光闪闪,气势逼人,人莫敢近焉。但我更愿意把胡秋萍的“刀”看成是庖丁解牛的那把“宰牛数千头仍锋利无比”的“千牛刀”,这是一把“得道”的“千牛刀”,胡秋萍挥洒起来是游刃有余。当然,“秋刀横塞北”,主要还是突出她书写面貌的艺术呈现,“秋光”和“老刀”的意象还是一望而知的:气吞万里如虎啊。胡秋萍亦尝有诗云:“墨生五色意空蒙,纸荡云烟塞外风。一曲胡笳肠断处,红巾也唱大江东。”这可以说是她那个时期和目前总的艺术审美取向的宣言,以后会变成如何,尚未可得知,但有一点,胡秋萍的知识结构和人生如果没有太大的变故的话,相信,一个热衷于苏东坡、辛弃疾、黄庭坚、李白诗词的人,一个热衷于岑参、高适边塞诗境的人,一个一谈到“鉴湖女侠”便双眸炯炯放光、神采飞扬的人,我想,“杨柳岸,晓风残月”在她的艺术世界里是断断无缘的了。胡秋萍的书法从颜柳王铎傅山处出来,后来又参了魏碑,融了汉简,斑驳其质,苍茫其势,甫观辄惊为“纸上风雷”、“塞外笳声”,再观辄有“一捧苍凉读暮烟”之慨。

以“琴韵漫江南”来表达韦斯琴的书风,想来也大体符合她的心性和旨趣罢。当然,这把琴还不是一把古琴,它没那么醇厚,也没那么绵长,它也许只是一把古筝?清脆、典雅(当然,这种雅,也不是古雅的雅,而是雅净的雅,它不古也不朴,但它明净,还透出一丝不容玷污的清气和贵气)它,空明透亮,婉转悠扬,正如同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的跌宕回环,又如钱选的“长江浸彻一天秋”般纤尘毕落。韦斯琴生于安徽芜湖,寓学于南京,得江南地气之滋润,蕙质兰心,婉约空灵,其小楷精工雅净,在明净里不动声色地透出一种难以抗拒的文质,在温和婉约中透出几许沉静娴雅的微笑,它是庭院里走出来的小家碧玉,又像民国时期的女大学生,曾经是一代人的梦中情人。读韦斯琴的书法,就像走进曲径幽深的江南园林,优游回环、流转不绝;又像是在午后品一杯红茶,阳光清丽地飘洒在阅读的书上……

胡秋萍好作诗文,韦斯琴喜为文。胡秋萍的诗,多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大气、空灵、苍茫、壮美意象;韦斯琴的散文,多小花小草的感喟,多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悲欣。一个是“铜琶铁鼓”,一个是“牙板清歌”,风格不同而已,这里并没有包含价值判断的意思。艺术讲求“打击力”,这种“打击力”主要不在于给予观者的“视觉的冲击力”,而在于给予观者内心强烈的震撼和文化情感上的共鸣,这就要求创作者本人的文化格调和创作的“激情”,即所谓“气格”与“韵味”。“文化格调”当然是指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之高低;关于创作“激情”,我相信张演钦的说法,它指的不是“激烈的情感”,而是作者的表达是“真诚的”和“充盈的”,而且这种真诚的表达是顺畅无碍的,因此也是充分的。一个人学养高,品德高,又能在作品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,那么,这幅作品就具有了相当的艺术性。我认为,胡秋萍和韦斯琴,一个浸染于古典诗词,一个钟情于现代文学,对文化的追求是积极自觉而又卓有成效的(注)。她俩对于汉字的敏感程度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,对于书法的执著和虔诚可以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。书法自古谓之“雕虫小技”,然“技”中有道。老子说,“道生万物”,然而“道”却又必须靠“万物”来呈现。胡秋萍、韦斯琴能由“技”进乎“道”,将是她们的福气!

要之,胡秋萍的书法透出一股豪气,韦斯琴的书法则透出一股逸气。豪气催人激奋,逸气教人脱俗。然则,胡秋萍的草书豪气中带有一股文气,但也带有一丝野气(是山野的野,不是粗野的野),一丝霸气(不是霸道的霸,而是霸悍的霸),当然毋庸置疑也带有一丝的浊气。这是学碑的人很难避免的问题,试问现在有几个人能像弘一法师那样将魏碑写得一点火气都没有呢?胡秋萍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,最近的书法我看她就融了“二王”、“怀素”、“张旭”的东西,点画间“文质”的东西多了,在用墨上也注意不把墨用“老”。她2005年的《沈周题画》就有把墨用“老”的弊端。她现在的草书《李白草书歌行》,则枯中有润,焦中见润,有“润含春泽,浑厚华滋”的感觉,确是一大飞跃。韦斯琴的草书显然比不上她的小楷,草书有股燥气,点画也不甚精到,有“烂笔头”的感觉,就是说在“技”的层面上不如其小楷耐读,不如小楷有厚度。草书大多光有其势,光有其情(情绪的情,不是情感的情。情绪是瞬间外现的,情感是丰富内蕴的)。此外,看她的草书,总有一种“小女子耍大刀”的怪怪的感觉。当然,她的草书也有写得比较成功的,但总体而言不如她的小楷成就高。接触过韦斯琴,感觉她性格人品十分柔和清淡,说话也是“吴侬软语”,不争不吵。看过她的画,也是如此,线条清秀细淡,柔和清雅,没有火气、粗气、野气和浊气。她的小楷和她的散文,更是清新淡雅,融合无间,完全是她气质的再现,旁人是无法学的。有些人的小楷,技巧或许比韦斯琴更熟练(韦斯琴的技巧已经够熟练了,她的小楷就同时兼具了几样面目,很难得),但书作中往往就是缺乏了她的这股子“逸气”,清逸之气。写字不难,难在作品中能透出一种“气”。上面提到胡秋萍、韦斯琴两位平时均注重文化的积累、人品的修养,这就涵养了一股子气,这股气不是从笔头上练出来的,而是从人的品格、修养、胸怀、气质中流露出来的。龌龊、无知、平庸之辈是断断不可能在笔下流露出这股文气或逸气的。

 

注:胡秋萍,河南开封人,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、书法培训中心教授,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,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,河南省书画院书法创作研究部主任。出版有《胡秋萍书法作品集》、《胡秋萍书法艺术》、《秋歌——浸月斋诗稿》、《当代中青年书法家行草长卷·胡秋萍行草卷》、《秋萍墨韵》、《秋萍诗韵》、《中国书法大典——当代书法名家系列作品集·胡秋萍卷》、《胡秋萍书法小品集》、《胡秋萍书法精品集》及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作品集·书法卷·胡秋萍》等。

韦斯琴,安徽芜湖人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。出版有散文集《六月无痕》(获第五届安徽文学奖)、散文集《让我慢慢地靠近你》(获安徽省政府文学奖)、书画集《云为诗留》、散文集《蓝》及《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作品集·书法卷·韦斯琴》等。

标签:胡秋萍、韦斯琴
分享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